醫生們,停止你們的「醫學洗腦」、「醫學壟斷」和「醫學誤導」吧!
學懂「医前自我診斷」(Pre-medical
self-diagnosis) 很重要!由
於醫生並非教人運動療理,並非教人自療的,慢性的健康問題檢查到都醫不好,要靠自療來逆轉。所以靠醫學檢查及化驗已經太遲,也很大機會被誤導去「不斷倚賴
藥控」!人在年青時其實很多人有一些慢性炎症如腸胃炎、痔瘡、容易敏感/感冒、心血管虛弱、缺乏精力等等,但由於年青始終比較容易復原,身體不會太差。但
當人到四、五十歲復原力差了,這些慢性問題明顯變差也不自覺,最後就發展成不同的所謂「慢性病」。跟著醫生就說要食藥,又說醫不好,要靠病人調整生活「自療」,病人不懂「自療」,醫生護士等又不懂兼沒有責任認真教人「自療」,因為運動療理是用身體來教,用身體感受來學的,不是用把口來教,用對耳來學的;食療和運動也要改變生活習慣,那也並非醫護人員所做的。最終只能「不斷倚賴藥物」和「上藥癮」! 所以,要積極學懂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自我反省去尋求非醫療的方法不斷改善身體的問題,那才是真正的預防。現時的「醫療體系」只是鼓勵人「不斷倚賴醫學」,而並非鼓勵人「認真預防」的。 病人會否變成醫療政治的「人質」?18/7/17,
公立醫療體系不斷超載,可能已經去到失控的情況!這明顯是長期醫療政策所造成的問題。醫生會否一方面令病人上藥癮,令市民不斷倚賴醫學;另一方面令政府不
斷加碼補貼私家醫生和醫院,脅病人以令政府?病人愈多政府的政治壓力也就愈大。可憐的前線醫護人員就變成醫療政治的「磨心」。 在這混亂的醫療體系和政治,千萬要避免做「長期病患者」。公院慢性病醫唔好;急性病就等唔到,等到也可能只拖延著吊命,還有可能出錯或被感染到!靠醫不如靠自己吧! 應該怎樣有效地宣傳「照顧好自己」!電視畫面出現一個面貌很兇的醫生:「照顧好自己」,否則醫生就會用毒藥來「照顧」你!
另外一個「控烟」的宣傳是這樣的。電視畫面出現一個面貌溫馨的醫生:「照顧好自己」,唔好食煙,食煙會提升肺癌的風險,有肺癌症狀就要睇醫生啦!(那樣就必定維護到煙廠、煙商和醫生的利益!)。「騎呢」易做的動作竟然是防癌無風險的運動!2/4/17, 「不做就不知;不知就不做!」。Ricky
經常買一些小型運動工具來啟發自己一些療理性鍛煉內臟肌肉的動作。最近就很想找個有效動作來練強小腹內的內臟肌肉:腸臟、前列腺、肛門等等。試過一些橫膈
膜帶動的複雜動作,原來並非外科醫生所說般那麼安全的,有潛在的慢性風險。最後利用一個不太普通的工具作為阻力,設計出一個很「騎呢」但卻很有效,而且易
做無風險的動作。所以如果迷信醫學,讓醫學壟斷就必定令人不斷倚賴醫學!忽略一些簡單但很有效的非醫學的復康方式。世上最大的騙局是把藥物的副作用標準化!每個人的生理和生活狀況都不一樣,這些因素與藥物的副作用是互動的,藥物的副作用不可能有「標
準」!而任何慢性病的藥物也會令人產生「倚賴藥物」的心理和生理,那就是「上藥癮」。為何那麼簡單的「生理邏輯」人們都想不到?那是因為「醫學洗腦」、
「醫學壟斷」和「醫學隱瞞」!「藥癮」是否不可除?非也!但肯定不易!通常也需要相關人士協助。但也因為「醫學壟斷」,現時(或甚將來)也不會有認可的「自療教練」。醫生不會也沒責任幫病人除「藥癮」,因為那會令病人的不穩定性增加,病人必需自己下
決心去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和風險,適當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病人不可能倚賴別人(醫生或任何人)去處理自己不穩定的生理狀況!不靠藥有甚麼好處?成功逆
轉不靠藥控會令慢性徵狀減退,但一般不會令徵狀完全消失(生理逆轉沒有絕對,人的生理狀態也不能簡單地定義為有病或無病),但改善了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令人防病,大大減低患重症的風險。相反倚賴藥控除了有不可預知的副作用
外,藥物一般既沒有真正改善相關的健康問題,也不能防止重症,只會令病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不斷倚賴醫學」,令精力、活動和生活質素不斷下降,那就是
所謂的「長期病患者」。政府醫療部門角色和目標極之矛盾,引致極大混亂!醫療體系的問題源自醫學主導健康的錯誤觀念,跟著是將重點放在「專業管理」,完全偏離「協助市民管理健康」的任務。本末倒置的利用洗腦和壟斷等方式叫病人和市民「盲目地聽從醫生的話」,完全忽視病人和市民的需要和權益,整個醫療體系和服務目標應該重新檢討!醫療官員其身不正,醫療體系難以「復原」!如果醫療官員和醫學教授都其身不正,醫療保健市場和體系就必定愈來愈混亂。窒礙有效「自然療
理」的發展,社會必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不穩定的生理狀態最好還是自己學懂處理和逆轉,但那並非醫生用把口去叫人「照顧好自己」;用把口去叫人做「帶氧運
動」那麼簡單,個人的健康生活質素受很多知識、心理、家庭、工作、社會等影響,醫生、醫療官員和媒體的影響就更大。正所謂「醫生隨便up,病人就當秘笈。」,肯定隨街都是「長期病患者」!「照顧好自己」的邏輯!電
視經常有一個衛生署的宣傳廣告,甚麼..........照顧好自己,有病就去找家庭醫生.......。「照顧好自己」是甚麼意思?真正「照顧好自己」
就沒病,那又何來需要找家庭醫生?這幾年來不是也有醫生患肺癌死;行山猝死;因抑鬱而自殺嗎!他們是否「不能照顧好自己」?換句話說這句「照顧好自己」其實是廢話,「有病去找家庭醫生」才是廣告的原意,還有一句隱藏的暗示信息,就是「不要找其
他人」,唉!又是一個利用公費協助「醫學洗腦」和「醫學壟斷」的廣告!究竟我們每次看醫生那十分鐘所聽到的,有幾多句是那些不良的洗腦、催眠和誤導的廢
話?醫生診斷慢性病的過程矛盾多多,既要食藥,又要運動、注意飲食,但都不能令病情好轉(因為他們沒責任,也不懂教人自療。)。回想起 Ricky
幾年前自己辛苦把血糖調低時問醫生是否應該停藥?他竟然反問 Ricky 為何要停藥?那更加令 Ricky 深信不能靠醫生,要自己研究逆轉了!名氣可以醫病?某程度上名氣真的可以醫病!無論甚麼形式,醫與不醫也好,只要認真「處理」一下,表面上也可能好一點!但名氣影響人的客
觀判斷和價值觀,而靠名氣的就是 mass marketing,缺乏適當的互動不可能是有效的治療方案!醫學的問題其實也與 mass
marketing 和標準化有關!為何 Ricky
強調「自療」,因為全面了解自己的問題,才會真正找到最適當的解決方法!這與別人的名氣和學歷完全無關係!Ricky
不會隨便聽那些醫生的說法,因為他了解自己的問題,不受他們的學歷和名氣所影響!
Ricky 有一個中年親人,他平時都晚睡,飲食又不太健康,運動也是隨便(不講究的)做了就算!有一次他患了重感冒,Ricky 怎樣「醫」他呢?就是叫他深深的記住患病時那辛苦的感覺!膽固醇高要食藥嗎?8/3/17, 今日頭條日報有兩段藥廠關於膽固醇藥的廣告,現時很多書籍說膽固醇藥 Statin
是沒效而且會令肌肉酸痛。以前的膽固醇理論完全是錯誤的,膽固醇是肝臟產生的,食物中的膽固醇對身體存在的膽固醇量影響不大。正常情況下,肝臟會因應身體
的需要而適當調節膽固醇的產量。所以,高膽固醇可能是肝臟出了問題,或身體內的慢性炎症所引致。如果濫服 Statin
會令肌肉經常酸痛就做不到運動,究竟信那一套理論還是要病人自己決定!Ricky 以前的膽固醇值是邊緣性的,後來改變了飲食習慣和運動後就自動調低了!社會福利署應該將「自療」和「自療教練」體制化、社會化和形象化。
「自療教練」在處理慢性病的角色對醫學有一定的取代性,如果
政府不想在架構上作太大的改變,可以把部份社工培訓成「自療教練」,教有不同慢性生理狀況的長者自控自療。「自療」和「生理逆轉」最主要的是「運動療理」,特
別是「內軀運動」,而營養學和食療也不能忽視,心理的推動、減壓和健康習慣的形成也是必需的。「自療」和「自療教練」是需要體制化、社會化和形象化的,否則不會
被重視。醫保公司與醫生爭利,醫療政策一團糟!病人慘變食桌上的肥肉!21/02/17,
今日見到一大醫保公司在報紙刊登全版廣告,解釋他們的醫保賠償政策,明顯不滿醫生的收費方式!我們的醫療政策愈來愈荒謬!民間聽到醫生跟著保單條款,而並非
根據病人需要來替病人驗身;政府的衛生部門宣傳運動健身不力,變成醫保公司勸人健身。但另一方面,大型的健身公司又不斷被發現行騙、財困和倒閉。最近更出
現醫保公司與醫生爭利,將矛盾擺上枱。靠政府保?靠保險公司保?但「不醫就不保,醫又醫不好。」還是自保(自控、自療、自愈)吧!「專業地位」引致「專業主觀」和「專業壟斷」! 以上摘錄自「頭條日報」
12/2/17, 這個病人其實要先問一個專業的「自療教練」,證實他生活上是否做得對做得好,才再問這個藥理學家!但我們這「醫學
主導」的社會不可能容納這樣的行業。如果一年前那因行山猝死的資深醫生懂得練強自己的心血管,他就未必會猝死!可見「專業地位」引致「專業主觀」和「專業
壟斷」的後果有多嚴重!
另外,我們可以質疑這位藥學博士的邏輯思維,人到四十歲後不同的內分泌就會逐漸減少,如果隨便說要食藥補充的話,那豈不是全部都要靠藥生存?如果不嚴重的未必需要靠藥,較嚴重的為何不可?只能說嚴重的更難!
內軀運動是否安全?內軀運動為甚麼比帶氧運動有效?23/2/17, 昨晚外科醫生終於肯承認
Ricky「有計劃地」停藥是對的,承認 Ricky 的理論有效,也承認 Ricky 的內軀運動比帶氧運動有效!那是因為 isolated
exercise & localized blood flow 的關係。看來他開始怕 Ricky
教學生(病人)來跟醫生競爭了!(自療教練和醫生之間的取代性跨行業競爭)。另外,他也確認這類運動方式是低風險的,內臟與內臟之間的按摩很難造成傷害。
但 Ricky 相信如果內臟有潰瘍和明顯出血還是要小心!
「內軀運動」與「帶氧運動」完全相反!「內軀運動」是先集中練呼吸和心血管,從內(內臟)支持外(肢體)的運動。「帶氧運動」則剛剛相
反,從外(肢體)帶動內(呼吸和心血管)的運動。正式學和教聲樂的人就會知道最初練呼吸(和心血管)是要集中意識來練的,以跑步或帶氧運動來練呼吸(和心
血管)其實是大部份人(包括醫生)的誤解。相反,沒練呼吸(和心血管)而拼命做帶氧運動只會造成危機,沒多大的好處。積極的「生理逆轉」才是真正的解決辦法,但那並不是醫學!以上新聞報導摘錄自「頭條日報」 醫學的問題關鍵在最後一段,做了手術其實也未解決。那醫生說做運動前最好先問醫生,是否代表醫生能教人做運動來解決嗎?死者不是運動前兩天才覆診嗎?這就反映醫學只能拖延和引導人在病況下「死守」, 積極的「生理逆轉」才是真正的解決辦法,但那並不是醫學!運動前問醫生解決不了,是否還應該睡覺前、進食前、食藥前、走路或乘車前最好都問問醫生。真的,如果「三高」病人甚麼也不知,只知定時食藥,隨時有機會血壓或血糖過低而暈倒!我們真的「分分鐘需要醫生」! 財經界的黃耀明是否死於醫學誤導?25/10/16,
財經界的黃耀明於健身中心做帶氧運動時猝死,這個個案是值得研究心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有問題的人留意的。據報導,黃耀明死時五十一歲,一直有血壓高的紀錄。
他曾成功減了五、六十磅,但死之前那段日子體重有少許反彈,所以希望靠持續性的帶氧運動來再減磅。他所做的減肥和持續性的帶氧運動其實是大部份醫生都推薦
的,究竟是他做得不對,還是這些醫學理論根本就有問題? 我們先研
究減肥有甚麼作用,減肥只可以說減少致炎物質的分泌(內臟脂肪會分泌致炎物質),但不可能單靠減肥而強化心血管。跟著是體重反彈的問題,那證明減肥和帶氧
運動對逆轉心血管的效用不高,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夠全面,所以也不能維持健康的體態。如果減肥和持續性的帶氧運動真的有效,他心血管就比前強,也不會那
麼容易猝死。相反,持續地做帶氧運動有一定的風險(原因可參考下一段)。 那
麼,怎樣做才會比較有效?其實生活方式的改變要比較全面,無論飲食、運動、休息、減壓都要有相當的針對性和效果。營造健康心血管的運動並不簡單,我們要針
對心肌的肌力、大小血管的柔韌性、內臟肌肉質素對微絲血管的相互影響和靜脈回流等因素來做功夫。練腹式呼吸會令腹腔的壓力增加和胸腔的壓力下降,有助靜脈
的回流 (venous return),加強靜脈回流也加強了 stroke volumn & cardiac output
(Frank-Starling Law),那就是練強心肌的肌力。少許半倒立的運動方式也可加強靜脈回流,但不能做太多。Meditative
exercise 和 ketogenic diet
等則可加強大小血管的柔韌性,內力健身也可加強內臟肌肉質素等等。慢性病人也要學懂對這些運動和飲食方式改變的監察,每個人的生理結構不一樣、心理習慣和
喜惡也不一樣,很難一概而論。 持續地做帶氧運動並不安全,醫生隨便片面地建議慢性病人做帶氧運動是無心的誤導,必需盡快矯正!25/10/16,
又有一人因持續地做帶氧運動而死亡。由於帶氧運動要持續做一個鐘才有效,而心率在那個鐘卻持續不斷提升,直至危險的狀況慢性病人也不自知。其實醫生根本不
應該隨便片面地建議慢性病人做帶氧運動,那樣的運動建議並不全面,只會誤導一些追求實際效果的慢性病人,以為狂做帶氧運動是適當有效的運動方法。而且,提
倡帶氧運動的美國醫生 Kenneth H. Cooper
根本一早已經「低調轉軚」,建議人多練力。這是關乎性命的誤導,並非甚麼醫學權威和面子的問題,必需盡快矯正一般人的觀念。 戰死沙場的腫瘤科顧問醫生24/1/17, 據報導威爾斯親王醫院腫瘤科顧問醫生梁承暉,與癌魔搏鬥約兩年於上周離世。約兩年前梁承暉先發現腦部出問題,證實是肺癌轉移到腦部。 癌症是一種系統性的慢性病,並非單一器官的問題,「預防勝於治療」完全可應用於防癌。所以驗腸防腸癌的概念根本就很難成立,資助驗腸計劃的「大規模」宣傳也超乎實質需要,實際可能是宣傳「醫學偉大」,加強「醫學崇拜」,為醫生開發市場,引導市民不斷倚賴醫學。 又一人死於帶氧運動,可見帶氧運動對慢性病人而言並不安全以上新聞報導摘錄自「頭條日報」 看似同一動作,但不同重心,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19/2/17,
Ricky
昨晚教一個血壓高的客人做下身帶動的腹部收縮的運動,重心應該放在腹部的,但他卻把重心放在腿部。看起來動作似乎是一樣,但實際完全相反,他那樣不但練不
到腹部,而且會傷膝關節!所以健身並非隨便做的,所有動作都要配合目標和進度的監察。所以醫生教人做運動是不會有效的! 不知不覺倚賴了藥物的病人25/1/17,
昨晚來的血壓高病人下壓不食藥是140-150度之高!食了2、3年藥,他說過去一年整體健康變得更差。Ricky
稍為檢查一下就發覺他全身差不多所有關節都鎖緊:肩周炎、腰間盤突出、腳腫和腳筋發炎。皮膚也因藥物的副作用變差,這就是因為倚賴醫學了!「醫學崇拜」和
「藥控」其實隱蔽了身體的問題,令人覺得問題已算解決了,那就是「醫學隱瞞」的結果!他有食藥控制血壓,但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卻很高! Hypnotherapy
潛意識的起居飲食習慣及「慣性緊張」致病
市面賣的加工食品其實大都是不健康的,現代都市人缺乏運動和休息,生活習慣也不健康。而這些習慣久而久之也變成潛意識的
習慣,很難改變。而「慣性緊張」基本上也是潛意識的習慣,持續影響我們的健康。而催眠的主要作用就是令我們放鬆和改變潛意識的習慣,所以是自然療理的主要
技巧
之一。
催眠並沒有很正式嚴謹的定義,由於心理狀態是不固定的,我們也不可能以人的心理狀態來作定義。基本上所有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催眠師只是引導者,如果受催眠
者不願意,他是不可能進入催眠狀態。雖然仍有很多人不大了解催眠,但大部份成年人都有相關催眠的基本知識。有關催眠的書籍和網頁也很多,這裡不加詳論。
Ricky 的方法是以音樂、腹式呼吸和 Progressive Relaxation 令顧客導入催眠或放鬆的狀態,以
Neurofeedback 監察 Alpha 及 Theta 腦電波的增加,有需要時再以 suggestion 植入顧客的潛意識加強顧客放鬆的感覺、持久性和療理效果。
由於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影響的,而催眠的效用也受很多因素影響,所以 Ricky
很少單靠催眠來解決顧客的問題,大都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
|
Slim Body-Rolling Package: HKD1,220
2 x 9" TheraBandAnti-Burst mini-Balls
18" x 6" Foam Roller
36" x 3" Foam Roller
Anti-Burst Gym Ball 65/55cm
Ball Pump
Exercise Tubes
Yoga/Exercise Mat
Body-Rolling Package: HKD900
18" x 6" Foam Roller
36" x 3" Foam Roller
Anti-Burst Gym Ball 65/55cm
Ball Pump
Exercise Tubes
Yoga/Exercise Mat
本公司可免費提供客人30分鐘健身訓練服務,個別教你使用這些健身用品,但需以電話預約 Tel: 23326618 |
|
Pulse Watch 心率錶 監察緊張和健康情況、運動時的心率等。
HKD190 |
|
Stress Card 簡單易攜的壓力測試卡,以手指溫度作測試
HKD58 |
|
Portable ECG 易攜式心率記錄器
附軟件供儲存心率記錄,可輸出JPEG檔供醫生作分析。如果你家族有心血管病的歷史或已經有心血管的問題,你可能要買這個小型的心電圖機監察著自己的
Heart Rate Variability。它的售價為
HKD1390(需預訂)。有需要可致電我們 Tel: 23326618 查詢。 |
|
Mindwave 腦電波收拾器
(for Biofeedback/Neurofeedback)簡單易用且穩定。供 Psychotherapy, Music
Therapy, Hypnotherapy 等腦電波轉變的監察用途,Biofeedback/Neurofeedback訓練和研究用途等。
HKD1,390
(需預訂)。有需要可致電我們 Tel: 23326618
查詢。 |
|
Thera-Band Pro Exercise Station
• Integrate the use of progressive elastic resistance for strength
training with exercise balls, fitness steps and stability trainers.
• Large center cavity to fit Thera-Band exercise balls and balance
products.
• 6 pin connectors for resistive tubing attachments.
• 10 rubber feet on the bottom keep it from slipping on hard surfaces.
• Light enough to carry and stackable to conserve space.
HKD3,880 |
|
The Bean Deluxe Combo and Flex 10 Ultimate Abdominal
Exerciser
- The Bean provides a complete comfort with its ergonomic S
shape that molds to the body
- Automatically combines three exercises in one
- The Flex 10 Platform allows for an even more intense workout
using all tension and no bulky weights
- Easily deflates to fit anywhere and the flex 10 platform is
only 3.5 inches tall, easily sliding under a bed or in the
closet
- Work your entire body with no pain. Comfortable shape
supports your body while the rocking action does all the work
- Offers total back support and complete stability; allows you
to exercise with proper form
HKD1,680 |
|
Mindset + USB Box 腦電波記錄系統
附OEM腦電波記錄及分析軟件,供療理性研究、過程監察等用途。
HKD6,800 |
|
CONTEC08A 醫療質素數碼血壓心率機 家用或診所用皆適合,附記錄軟件。
HKD700 |
|
CONTEC08C 醫療質素數碼血壓心率機 家用或診所用皆適合,附記錄軟件。
HKD480 |
|